
图:培侨中学官方网站
7月24日,习近平主席给香港培桥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回信,肯定同学们在来信中所表达的爱国爱港精神和身为香港年轻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习主席的回信,在广大港澳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习主席的厚重寄语深烙心中,备受鼓舞,将继续保持积极主动之心,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增加才干,成为胸怀祖国并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年,为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清华大学香港籍学生蓝家达:习近平主席在信中向同学们表达了殷切的关怀,作为培侨中学的一名校友,我感到十分亲切。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体现了对香港同胞,尤其是香港青少年的关心和关爱,让我备受鼓舞。我坚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广大香港同胞素有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这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我将继续致力提升香港青少年的国民身份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引领更多香港和澳门青年认识国家、发挥所长,积极投身国家发展大局。
复旦大学香港籍学生甄庭轩:习近平主席给香港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同学的来信中提到香港同胞传承着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我感到非常振奋。二十多年来,广大香港同胞对国家的感情日益牢固,“一国两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作为香港青年,我深感重任在肩。我会牢记总书记的教导,不辜负国家和时代赋予的机遇,深入了解国情,丰富知识架构,争取为国家做贡献。我会以实际行动根植家国情怀,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暨南大学香港籍学生邹明蓁:习近平主席的回信篇幅不长却饱含深意,字字句句透露出对我们香港青年关爱和期盼,亦为我们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道路。不久前我前往中华文化学院参观学习,让我对回信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作为一名香港青年肩负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我国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阶段,需要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一起,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我会按照习主席指出的方向努力奋斗,在祖国发展的大舞台上绽放自己的青春之花。
南京师范大学澳门籍学生潘柏森:习近平主席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深刻感受到国家所在正是人民所在。我们港澳青年面对国际局势千变万化的社会,更能深刻体会到港澳两地“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而这建立在“一国两制”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上。斑斓香江,千帆竞速,港澳青年要继续担任“爱国爱港”的建设者,要继续成为“立鸿鹄志”的奋斗者,要继续作为“听党跟党”的实践者,加速推动大湾区和国家的创新发展和社会建设,促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浙江工商大学香港籍学生颜志成:正如习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广大香港同胞具有爱国爱港光荣传统,这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国香港青年,我深深感受到“一国两制”带来的巨大而实在的机遇,我会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秉承爱国爱港光荣传统,牢记主席的谆谆嘱托。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我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上海中医药大学香港籍学生陈佛灵:习近平主席勉励香港培侨中学学生的回信,让我深受鼓舞。在回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了香港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这种鼓励和期望给予了香港青少年巨大的动力和信心。作为香港的学生,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国情和历史,增强爱国意识。只有通过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习近平主席的勉励和期望,将激励广大香港同胞和香港青年学子为香港的繁荣和长治久安更加努力地奋斗,为香港社会注入正能量。
华侨大学香港籍学生黄威糠:习近平主席的回信,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于香港青年的重视和支持,有助香港青少年更多地感受祖国的历史文化,“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所以作为香港新青年要做到爱国主义铭刻心中,更多深入的了解祖国历史的博大精深,为祖国贡献处自己的一份力量。
华东理工大学香港籍学生张鸿基:习近平主席的殷切关怀,令我们深受鼓舞,这封百忙之中的回信,足见习主席对香港青年发展的高度重视。许多香港青年在内地求学生活,增加了国家的认同感和对国情的了解。香港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独特的历史背景,爱国爱港是香港市民一贯的传统。“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有习近平主席的定向引航,我们将倍加珍惜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北京大学香港籍学生秦阳: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指出了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并向大家提出了“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厚植家国情怀”的具体要求。我会牢记习主席的嘱托,按照习主席为我们指明的方向努力,把握自己在内地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实践教育活动,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基本国情和制度机制,不断为心中爱国主义的种子灌溉施肥培土,努力成长为深深热爱祖国、具有足够能力和本领的优秀香港青年,为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贡献力量。
东南大学香港籍学生吴绮怡:习近平主席这么忙,还抽出宝贵的时间给香港培侨中学的同学们回信,而且我注意到这样的回信不是只此一封,习主席和香港青年一起参加活动、深切寄语香港青年更不是只此一次,这充分体现了广大香港青年在习主席心中的分量,也体现了广大香港青年在香港发展、在强国建设、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反复阅读这封回信和习主席在其他场合讲过的话,我备受鼓舞,也倍感责任之重大。我会从此时此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学知识、长本领、提能力,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香港青年。
复旦大学香港籍学生冯福弘:虽然不是培侨中学的校友,但阅读回信依然让我觉得习近平主席就是站在我面前向我娓娓道来、语重心长,引起了我强烈的情感共鸣。习近平主席在很多场合提到过“祖国和香港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港澳青年发展得好,香港、澳门就会发展得好,国家就会发展得好”,这次又在回信中对我们提出“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的期待,让我真切感受到习主席的认可和厚望,备受激励鼓舞。我会牢记习近平主席的谆谆教诲,不断提升自我,切实肩负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
上海交通大学澳门籍学生凌俊杰:习近平主席给香港培侨中学学生的回信,肯定了同学们通过参与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仪式、与“天宫”航天员互动等活动所表达的爱国爱港精神,以及为国家强盛和香港繁荣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只有将自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青年一代方能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我时刻铭记我的中国人身份,感受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希望未来能够投身于祖国和澳门的建设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州美术学院香港籍学生许芝琳:目前,学校老师领着我在做一个叫做“非遗文化进校园”的项目,旨在通过将传统工艺创新运用于中小学实践课程,帮助学生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更加直观了解非遗文化知识,更加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进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提到要“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这更加让我觉得自己在做的这个项目非常有意义,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信心和决心。
华东政法大学许安琪:习近平主席提到的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对我们的成长和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书籍或者亲身感受文化差异、人脉交流以及对社会环境的观察,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我希望自己能厚植家国情怀,从而更加积极地为祖国和港澳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我们今后能够积极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知识和经历的双重滋养下,成为具有深厚素养和广泛眼界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清华大学香港籍学生刘嘉濠: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香港青年发展的重视和关怀,令我备受鼓舞。作为新时代下的香港青年,定当担起时代责任,为祖国和香港的“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发展贡献积极的青春力量,把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储备起来,努力装备自己,为国家的国际科创发展发挥深化建设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定当铭记习主席的嘱咐,多站在国家的高度上,了解国情和祖国文化历史,延续前辈们的爱国爱港情怀。
中国人民大学澳门籍学生蔡铭骏:习近平主席给香港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的回信饱含深切关怀和殷切厚望,作为一名澳门青年,我也同样备受鼓舞和启发。此前我还学习习主席在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参观时的讲话以及今年5月给澳门科技大学师生代表的回信,我发现习主席对香港和澳门青少年的关心、要求和期待是紧密贯通的,我们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也是高度一致的。我们会牢记嘱托、自强不息,将青春底色浇筑在国家和港澳建设的蓬勃事业上,在祖国大地上奋力书写好华美的港澳青年篇章。
中国人民大学澳门籍学生温颖妍:习近平主席的回信向我们传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寄托了对港澳青年的殷切期望。我们既要铭记历史,也要照鉴未来。面临新时代的挑战,港澳青年应当始终牢铸“爱国、爱港、爱澳”的家国情怀,“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积极响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当中,迸发港澳青年的奋进力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主动投身于实践锻炼之中,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做好“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护航者,争当新时代的优秀接班人!
复旦大学香港籍学生黄心媺:很感激习近平主席对香港青年积极参与爱国爱港行动的支持。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我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爱护与支持。希望我们香港青年都可以心系祖国,不负栽培与期望,抓紧每一个重要的机遇,为建设美好家乡和民族复兴坚持长期贡献。希望见证了祖国伟业的各位香港朋友们,可以众志成城、互相帮助,协助香港效率、稳定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华东师范大学香港籍学生李盈:虽然没有机会亲身参与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仪式、与“天宫”航天员互动等活动,但这些活动我都有所关注,自己在内地求学时也参与了很多实践活动,习近平主席回信里的一字一句都让我感同身受、颇有共鸣。学习习主席的回信,也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身为香港年轻一代的使命与担当。我将不断强化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意识,时刻牢记使命担当,为香港的繁荣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南京中医药大学香港籍学生李国栋:习近平主席在回信提到香港青年应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充分认识世界发展的大势。我会牢牢记住习主席的教诲,将爱国主义扎根于内心。目前,不少香港学子选择到祖国各地高校求学,这除了为学习专业知识外,也是在表露着对祖国的信赖,以及对家国情愫的表现。同样作为在内地就读的香港青年,我会铭记历史、把握机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当下,尽己所能、学有所成,回馈于民、报效于国。终不负立于巨人之肩,而眺望群山之巅。
华侨大学澳门籍学生李辉煜: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令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国家发展中港澳青年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一国两制”方针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下,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勉励了广大在内地求学的港澳学子,不忘使命与担当,为建设祖国建设港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同时也会在自己来福建求学的过程中,将这种精神持续下去、发扬下去、实践下去,带领着更多在闽在内地求学的港澳学子,将习主席回信里的寄语及精神牢记心中。
山东大学香港籍学生郑敏豪:习近平主席给香港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的回信充满着亲切和勉励,这让我深受鼓舞。我会牢记习主席对香港和祖国的期望,成为具有民族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人才。在学习中,我会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会积极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优秀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明。愿香港和祖国繁荣昌盛,愿我们每一位学子都能成就辉煌的未来!
浙江香港籍学生陈建华:读完习近平主席勉励香港培侨中学学生的回信,感受到习主席对香港年轻人的赞赏与期望,更看到香港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在内地求学的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香港青年的厚爱,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就业创业上,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保障。我们也是新时代年轻人,是祖国发展的主力军。未来我们必定不辜负国家的期望,继续奋楫前行,为推动内地和香港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 港澳青年荟 /
我们关注于全国港澳青年及港澳学生学习
欢迎港澳青年及港澳学生向我们投稿~
编辑 | 吴绮怡
统稿 | 蔡铭骏 吴绮怡